那些人为什么会突然发疯?还不是意识到属于他们的好日子就快要到头了吗?
最后一搏,最后的挣扎。
全是徒劳。
没有人能阻挡历史的进程。
李兵和安国邦都知道,黎明要来了。至于黑暗前的疯狂,尽可能的避免。
硬碰硬,没有必要。
安荔浓也只能忍,现在已经76年,还有一年
快了。
她不急,也不能急。
安荔浓准备去京市一趟,一是为了给预定了清河酒的工厂一个交代,二是为了唐震。和安荔浓一起去京市的还是顾敬业。
商周和铁蛋要跟在张川身边学习,没有时间。
在安荔浓出发前的一天,附近各村的村长过来找安国邦。
探探口风。
问石河村,今年是否还会按照原计划收购青梅?
如果收购的话,他们也要开始准备了。
准备什么?
装青梅的大箩筐啊。
安国邦咬着牙,收。按照原计划收。说着这话,心口都在滴血。但是男子汉大丈夫,咬咬牙,挺着腰,挺一挺就过去了。
虽然今年石河村因为清河酒厂被砸而损失惨重,但安国邦不能把石河村的损失转移到别的村上。
虽然艰难了些,但后续影响却是深远的。最起码,≈lso;诚实守信≈rso;几个字就会牢牢刻在大家的记忆里。
如果石河村因为自己艰难而选择不收购别村的青梅,看似占了便宜,但损失却是无形的巨大的。
所以,安国邦努力说服了石河村人,按照原计划收购附近村的青梅,有多少收购多少。最多这一年的生活艰难些。
村里人信服安国邦,也愿意相信安荔浓,所以同意大批收购青梅。
至于收购的青梅怎么处理?
制成酸梅、话梅。
散装的酸梅、话梅在干燥的环境下能存放两三年,如果真空包装保存的时间则会更久。即使这批青梅不是一时半会不能回笼资金,但也不会浪费。
为了这批青梅,安荔浓问过省城机械厂,对方说能帮忙从省城食品厂换来三套旧的淘汰下来的制话梅的机器。
机器是省城食品厂十年前从京市机械厂买来的,旧了,坏了,不过修一修还是能用的。安荔浓直接买了下来,过几天就会送过来。
到时候让张川帮忙看看,修修,然后就能批量制话梅了。
其实,安荔浓更希望能制罐头的,因为罐头的售价比酸梅、话梅要高。
但是,青梅罐头安荔浓没听说过,不会做。安国邦也不赞同,因为青梅偏酸,想要制成罐头就需要大量的糖,不划算。
思来想去,还是制成酸梅、话梅最合适。
其实,也可以制成酸梅饮料。
例如,后世的酸梅绿茶、酸梅陈皮茶、酸梅菊花茶等等。
夏天的时候,士多店里打开冰箱就能看到各种和酸梅有关的饮料。
不过,需要机器。
而安荔浓没有。
其实,石河村人夏天的时候也喜欢喝酸梅汤。喝水的时候,喝白粥的时候,都喜欢扔两颗话梅进去。
不过,话梅有消食开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