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来不夸大其词的孩子,朱至岂不知道,没有做成的事不宜说。实验成功,用事实证明一切,才能真正让天下人不敢非议。
朱雄英激动得伸出手捉住朱至,“倘若舒笙做到了,他是功在千秋。”
“嘘,这事先不能对外说。就是对爹我也一直没说。齐家村的情况他们发现了,也只以为是秋收提前。至于后面到底能不能种出来,再收成,咱们得用事实说话。”朱至惊觉,好吧,确实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以至于她忘记应该要瞒着点,等事情果真做成再说。
朱雄英一听顿了半响,随后又反应过来了,“对,说得对,尚未成功的事不宜对外泄露,不能让有的人高兴太早,也不能让好些人不高兴太早。”
说实话,朱至看着朱雄英,突然觉得朱雄英现在挺蔫坏的,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主儿。
“你让人看着齐家村点。”朱雄英想来想去不放心,叮嘱一句。
“还用哥哥说,我早让伯父去安排了,否则整个应天现在不得传遍了。别人的稻谷还没长出来,齐家村都要收成了,这不是引人侧目?”朱至就算人没有回来,必须也早早把事情安排好。
对此,朱雄英默默的给朱至竖起大拇指。
在这点上,朱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朱至也有想法,“我就盼着这事能成,最好明年普及大半的田地,如此一来就能让百姓们多几分希望,不至于一辈子没指望。”
朱雄英重重点头道:“会的。”
“太孙,北元使臣再次求见。”这时候祝娘再次禀告,离上回北元使臣求见已然过去两天,北元使臣坐不住了!
“不见。”可惜有意晾着北元使臣的朱雄英再一次果断拒绝,这一回祝娘不再迟疑。
“哥哥拒绝了两回,接下来他们肯定不乐意再等着,该使出十八般武艺了。”朱至看着祝娘的身影如是道来。
朱雄英想了想道:“让人给二叔传句话,让二婶出气的时候到了。就问问二婶要不要出出心中积攒多年的恶气。”
对此,朱至不得不对朱雄英竖起大拇指,且附上一句话,“哥,你这招够损的?”
不料朱雄英冷笑道:“说什么呢,损的难道不是他们吗?要不是他们不像样,对他们忠心耿耿,愿意为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们信不过,寒了人的心,岂有他们如此为难的时候。我虽不喜于二婶心心念念都是北元,却也敬二婶一片忠心,否则二婶早死了。”
一个不断往北元送消息的探子,早些年大明得容着忍着,到如今还有这个必要?
一再和北元交战占据上风,而且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的大明,并不忌惮杀一个已经被弃的郡主。
不杀她,更多是因为大明人的心里都敬重真正的忠义之人,否则秦王妃早死了。
“难道你为二婶求情,留着二婶的命,不是因为你觉得二婶活着比死更有用?”别人相信朱雄英这番敬重忠义之士的话,但一直确保秦王妃能活着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她依然有利用价值。
“咳咳咳,差不多就行了。”朱雄英横了朱至一眼,提醒朱至就别再鸡蛋里挑石头。
“咱们就别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多么正人的君子,坐在咱们的位置上,就算再努力想当一个好人都不可能。好人,是治理不好偌大的天下,也不可能成为天下之主的。”不是朱至想要打击朱雄英的积极性,实在昰有些事大可不必。
人无十全十美的,坐在这个位置上,尽所能的做好份内的事,让天下相对安宁,让百姓们的日子相对过得更好一些,那就算对得起身居于这样的位子上。
想让天下称赞?算了吧,能被称赞的人太少,尤其能叫天下人称赞,就算是圣人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得到一众人的认可,他们兄妹得认清现实。
朱雄英笑得无奈,“我明白你说的这些道理,我又没有这个想法,你不用担心。”
这安慰的话,行吧,朱至且听着。
兄妹二人等着看北元的表现,秦王府上,听到朱雄英派人来送的消息,秦王脸色就不太好了。
“我说你们太孙是唯恐天下不乱啊?”秦王实在没能忍住。
可惜今天来传话的人不是祝娘,而是另一个内侍,秦王问着,他也不是敢答的。
秦王吹胡子瞪眼睛,可惜没什么用,正主又不在眼前。
“行行行,你们就使劲闹吧,最好闹得天下大乱,我看你们怎么收场。出去外头折腾出多少乱子了,回来也不说要歇歇,有他们这样的人吗?他们不想歇,还不让别人歇,气人!”秦王继续抱怨,要不是没有办法,他一准已经冲到朱雄英和朱至的跟前,好好的跟他们两个说道说道,至少得让他们两个收敛点。
可惜,秦王骂半天愣是没个人敢接话,他就骂吧,别人长了耳朵只管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