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陈凝诊完了脉,便问患者:“肚子感觉怎么样,胃口好吗?能不能吃凉的?”
那位女患者马上皱着眉摇头:“胃口不好,不能吃凉的,但凡吃一点,就觉得胃里泛酸,难受。肚子里边总感觉凉。”
陈凝点了下头,摸过她的膝盖之后,又问了几句,然后就开始在纸上写药方。
她写完之后,那患者好奇地问她:“大夫,我这病以前好几个大夫给看过,看完了还是老样子,一直也不见好。我听熟人说你看病挺准的,就找来了。那你能不能给我说说,这到底是什么病?”
陈凝心想,她这个病如果非要想出来一个病名的话,其实没有太合适的。
略想了下,她就解释道:“你这主要是肾阳不足,温煦和蒸腾作用受到了影响。腐熟水谷能力自然会下降,这就导致脾胃运化艰难,食欲会变差,脘腹也会冷痛。火衰化弱,津液无法上腾你就会口干。”
“你脚底那一处感觉冒火的部位是足少阳肾经的井穴涌泉,是肾气出入之所在。之所以会有喷火的感觉,是因为你肾阳衰微,无法统摄肾阴,导致阴火沸腾,足心就会有这种感觉。”
病人听得一脸茫然…听见了,但是没听懂…
她想了想,又问道:“那以前大夫给开的药方为什么没有效果?”
陈凝把药方交给她,说:“像你这种情况,是很容易被误认为阴虚之证的。前边大夫给开的大都是滋阴降火之剂,虽然也有补肾,但药量不足,所以作用不明显。”
“我开的药你拿回去吃,如果有效,两天就能有感觉。吃完了再过来复诊吧。”
患者往药方上看了一眼,疑惑地说:“就三味药啊?会不会少了点?”
韩院长探头看了一眼,见处方笺上写着附子,炙甘草和干姜,真的只有三味药。
他也想着会不会有点少了?
陈凝却果断地说:“药专而效宏,你的病症还是比较单纯的,不需要开大方子,这个是可以的。”
病人有点犹豫,她见旁边还站着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年纪还都挺大,应该挺有经验的。
正好这时黎东方拿起了那张药方,她就问黎东方:“这位大夫,你看……”
黎东方瞟了她一眼,说:“你来找小陈大夫看病,就按她开的药方服用吧,这个药方我觉得是对证的。”
那病人连忙点头:“哦哦,行,那我就用这个药方了。”
病人走后,黎东方并没有急着走,他背着手站着,忽然问陈凝:“刚才你提到了阴火,那你能不能说一说阴火的来源和走向?”
韩院长和林副院长的兴趣也被黎东方给勾了起来,到底什么是阴火呢?它的来源和走向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显然难不倒陈凝,她就说:“阴火在病人中其实挺常见的,根本原因都是肾阳不足,无法统御肾阴,导致浮阳外越。而这个浮阳外越有一源三歧之论,这个说法是名医张景岳发明的。”
“一源也就是阴火的来源,上面已经说过了。”
“至于三歧,就是阴火常见的三个路径。”
“一种是阳戴于上,这时候患者常有咽侯肿痛,牙痛,头痛等证,病变部位集中于上,也就是上热下寒。”
“第二种就是虚阳浮于外,皮肤肌肉发热,而内里则一片寒凉,这是格阳之火,是很典型的外热内寒之证。”
“最后一种就是阳陷于下,其下虽热而中焦为寒,像刚才那位患者的情况就属于这种。”
“我之前治过头面咽喉热证的患者,也治过外热内寒的格阳证患者,这两种患者治疗的根本原则跟刚才那位患者类似,重点都在于温煦肾阳。”
“药方当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不过总的原则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温煦肾阳,引火归元。”
“对于阳戴于上的患者,要加一些引火下行的药才行。”
韩院长和林院长听得都似懂非懂,他们毕竟不是搞中医的。
韩院长便问黎东方:“老黎,她说的有道理吗?”
黎东方面露笑意,说:“很有道理,她能弄懂这些原理,就可以把很多状似不同的病归为一类,再用类似的治法来治,也就是异病同治。”
“看来,小陈对中医典籍理解得颇深。治起病来,颇有疱丁解牛之感,不错。”
疱丁解牛吗?这个评价可是相当高了。
韩院长知道黎东方不是随便夸人的性子,他既然能这么说,那就说明陈凝当得起他这个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