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他们学校是首都唯一的补习学校,几乎有心思想要补习的人,过来的还是很多的。当然,其实私底下也有一些老教师或者同学在搞补课。但是这又是两回事儿了。
所以这部分人的存在也没有影响宝珠他们的生意。
其实吧,别看去年政策有了变化,但是大家在车站卖东西,推着小车当街卖菜,卖吃食,还有人力车。这样的人明明很多,但是真的说是正八经的开一个店,好像又没有了。
大家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便是有些小饭馆偷偷干起来了,也藏着掖着的,生怕被人发现一二。而且宝珠深深的怀疑,这些早早干起来的小饭馆,之前就在,其实就是原来一些私房菜馆,现在政策允许了,他们就稍微松快一点了。但是这样的,也没有立刻冲出来。
总之,大家是抱着观望与谨慎的态度。
相对来说,宝珠已经算是大张旗鼓了,也正是因此,将很多人的视线吸引了过来。大家都关注着这边的发展,不过大家又明确的知道,补习学校和一般的情况不太一样。
宝珠知道,在姜粤姐姐的年代,这就是一门生意,跟其他的生意没有区别。但是在这个时代不是,大家说不出他们补习班与其他的生意有什么不同,但是却绝对不会当成一回事儿。
在这个读书十分金贵,大学生凤毛麟角含金量爆高的年代,补习班代表的绝对不是“铜臭”。
这就跟古代的那些比较高档的书院一样,人家收的束缚也不少,但是你能说人家跟商人是一个社会地位吗?那肯定不能啊!
至于收钱?
这点倒是不被人诟病,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人的,还有教材和卷子,这些都是钱。而且啊,无亲无故,谁会白白给你补习呢?有这么一个地方,很好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宝珠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更多也是大家自己本身就是这么想的。
宝珠的补习班开的很顺利,这得益于他们是“读书人”,宝珠想到姜粤的话,姜粤姐姐曾经说过,他们那个时代大学生已经很多了,都不值钱了。
可是宝珠觉得他们现在不是,现在大家对读书人还是很尊敬,也有很多人想要好好读书。而不是考大学混日子。
不过这么一想,宝珠也就了然,为什么短短几十年,他们就发展的那么快了,因为大家都用心了啊。
不过得益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宝珠他们顺顺利利,日子太顺利,时间过得就快,虽然忙忙碌碌,但是好像时间也一晃而过,腊月二十六宝珠他们才踏上回家的火车,这次的火车票是招娣买的,她领着三个妹妹,同行还有李建棋。
他们是在这边做生意,如果不是到了年根儿,也是根本不想走的。
虽然一个卧铺车厢是六个人,但是他们五个都彼此认识,倒是安全不少。虽说现在已经年根了,火车上人不算多,但是总归同伴多更安心。
虽然现在天冷带东西也不会坏了,但是大家都没带什么东西,直接在火车上买了饭。
大家边吃边聊,招娣说起自己的三个妹妹,说:“这次回去,我打算给他们改名字。”
宝珠:“改名?”
她是知道的,招娣一直都想改名,招娣笑了:“我自己就不改了,我如果改名字就太麻烦了,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不过他们几个是可以改名的。”
其实,她更想让三个妹妹上学,但是他们都不小了,最小的妹绝也就比宝珠小三岁,他们都过了念小学的年纪,而他们本身也不想学习,所以招娣没有勉强他们,但是基础的语文数学这种小学课程,她是有自己教的。
不管怎么样,总是要认字儿识数儿的。
不然以后算个账都不会,这个几个妹妹也是懂的,都听话。
“正好这次回去,把名字改一下,不然想弟望弟妹绝什么的,实在是太难听了。”
宝珠歪着头,好奇的问:“那你们想改成什么名字?”
招娣:“淑慧,淑玲,淑月。”
看来真是想很久了,这名字都想好了。
对于新名字,几个姑娘都很高兴,说:“宝珠,这个名字好听吧?”
宝珠:“好听,你们自己起的?”
三个都齐刷刷点头,想弟说:“我们听收音机,每天傍晚有个评书叫侠客十三行,里面有一个侠女叫淑安。她可厉害可厉害了,嫉恶如仇,英姿飒爽,我们也想起这样的名字。”
宝珠长长的哦了一声,怪不得都用了“淑”。
与其说是模仿起名字,不如说是他们喜欢这样的人。
宝珠:“这个评书是几点啊?”
妹绝立刻说:“是七点四十,新闻联播之后。宝珠姐,你竟然没有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