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苏皱了下眉,与郑宓道:“多半是来为平江王世子求情的,我去见见他,你先回去,晚上我再去见你。”郑宓原是来寻她一同用晚膳,但瞧这样子,多半是得磨蹭上些时候,她在后殿等着,难免让明苏分心,不如就先回去。郑宓便起身道:“也好”。她出了垂拱殿,天色还亮堂,路上便顺道去看明申。明申与他的母妃顺太妃同住,所居宫殿距慈明殿不远,不多久,便到了。顺太妃听闻太后来了,自是赶出来迎驾。“我来看看明申。”郑宓笑着道。这位太后年轻得很,顺太妃却不敢有丝毫怠慢,在她身边笑着道:“明申今日不知怎么跑去文澜殿寻了几本书回来,这会儿正在自己殿中看呢,娘娘稍候,臣妾令人召他来。”明申还未进学,平日里也只她偶尔念书与他听,字学得不多,要将一本书通读下来,恐怕有些吃力。郑宓来了些兴致:“不必召他,我去看看。”她这般说了,顺太妃自不敢违拗,陪着她去了。到了明申所居的偏殿,果真见他坐在窗下看书,他手里捧着书,伏在案上,一个字一个字全神贯注地看。郑宓远远地停下了,只是望着,不再走近。她想起明苏当年也是这样专注地读书习字,她也喜欢文澜殿,时常跑去那里待着,有时忘了时辰,姑母传了晚膳,久候她不至,一面叹息着怎么会有这般爱读书的孩子,一面派人去唤她回来。若恰巧她在宫里,便会将这差使接过来,亲自去文澜殿寻明苏。有一回,她如往常一般去寻她。那是个夏日,白昼极长,明苏坐在一临风处,捧着本书,看得极为入神,连她来了都不知道。她轻轻地拍了下明苏的肩,明苏被惊得一颤,睁大了眼睛仰头看,见是她,她立即便眼眸弯弯地笑:“阿宓,你怎么来了?母后令你来唤我吗?”她挨着明苏身边坐下,一面点头道:“你又忘了时辰,姑母都等急了。”一面朝她手里看,“是什么书?你看得如此入神。”明苏啪地把书合上了,神色间有些赧然,也不敢看她,含糊道:“随手拿的闲书,你别看。”她这般,反倒让郑宓好奇了,她探过身去,手捏着书的边缘,就着明苏手里看了眼封面,只见封面上写着「阑珊记」。阑珊记,郑宓在心中默念了遍,她也不曾看过,不知是什么书。“是话本。”明苏看出她的疑惑,轻轻说道。郑宓一愣,抬头望向她,明苏脸上通红的,目光游移,不敢看她,郑宓突然灵光一现,明白了,她的脸也跟着微微地红了,捏着书角的手也忙松开。民间的落“太后?”顺太妃的声音打断了郑宓的思绪。郑宓回过神。明申仍捧着他的书伏在案上专注地看。窗台下冒出了些许嫩绿的草,那株梧桐树仍还光秃秃的,却在树根那圈嫩草的映衬下,染上了些许生机。郑宓站在庭院中,将目光自明申那里收回。顺太妃站在她身旁,正疑惑地望着她,不知她为何突然停下不走了。郑宓笑了笑,温和道:“明申这般专注,我便不去搅扰他了。”仿佛方才出神全是在看九殿下。顺太妃随着郑宓转身,沿着这条鹅卵石小路又往外走,她也不怎么敢留她,只道明申如何喜欢太后,太后亲临,他高兴还来不及,何来搅扰之说。自顺太妃那里出来,郑宓不由自主地去了文澜殿。文澜殿是明苏曾祖父所建,藏书极丰富,但凡这天下间能找到的,都搜罗了来收藏在其中,为的则是勉励皇家子弟手不释卷多读书。可惜,好读书的皇子不多,自建成以来文澜殿便多冷清,直到明苏进学。为取用方便,文澜殿就建在后宫,便是走过去,也不过两三柱香的工夫。郑宓在夜幕降临前到了那座殿宇外。大抵是为营建出清幽的氛围,文澜殿是在一座小院的,院中栽了不少青竹与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