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情况便将陡然逆转。
希望自己能够以弱胜强,是很多修行人士都有的想法。
一旦能够成功施行,慧止相信即便是再顽固不化的修行者。
也都会主动去接触这夙愿心经。
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慧止方才出关。
在这三年之内,圆教信众的数量便是急剧上升。
但也只是限制在普通民众范围之中,对于修行者的世界而言,依旧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慧止沉吟,便是直接将新版的子经立刻又颁发的下去。
只是慧止也没想到,麻烦来的如此突然。
自己才刚出关,毕钵罗竟是就找上了门来。
少年经过这段岁月,已然不再如此前那般青涩。
三年之间,他仔细勘察了民情民心。
发觉这子经并非是自己所想象的那般复杂。
只是单纯的集合了心中的怨念罢了。
但痛苦、怨恨、生死的源头依旧存在。
此心经,便是剥离去了人们的部分情绪,只留下正面的、积极的。
毕钵罗熟读佛经,知晓唯有七情六欲完整,方才是一个人。
这夙愿心经虽说暂时性地剥去了脑海中的情绪。
但现实中所发生的的生老病死并不会有所改变。
父母死去、或是重病卧床,儿女皆只是冷眼相看。
分别再无痛苦,却也没了回忆,转眼便觅新欢。
毕钵罗只是嗟叹,若人皆如此,怕这世间又和冥府地狱有何区别?
他找到了慧止,并说了这些。
只是慧止没有想到的是。
毕钵罗虽说对夙愿心经恨之入骨,但他也决计不相信此经文便是慧止传下。
只是觉得慧止遭了下面人的蒙蔽,方才如此。
慧止也没有多和他皆是,只是摇头:“人间再也不见生死别离之痛,万千民众脸上只有微笑,岂不是好事?”
毕钵罗没有直接和慧止反驳,只是叹气:“但若长久如此,这人间怕也不再是人间。”
他自觉和慧止二人亦师亦友,便是说道:“佛经有言:明心见性。”
“但对于世俗之人而说,那些人生中的伤别离亦是本性的一种。”
“若是只在欢乐中沉迷,从而忘却本性,岂不是堕入了迷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