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秦始皇点点头,确实足够谨慎,虽然看似不敢前往京城,一路上走走停停,但这并非是怯懦。
<divclass="tentadv">只是能力不足、年龄不够、实力不强,在优势一点没有的情况下,那不叫懦弱,是在为自己的性命做保证。
毕竟底子不足,抗风险的能力差,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他感叹了一句,便再度将心思用在了大秦的继承人问题上,神迹之后的故事大致流程他已然知晓。
汉太宗晚年之际情况尚且不知,但年轻时期看来依旧头脑灵活,心思活络。
但他年轻时大概也是克服一番困难后功成名就,结果必然是好的。
可自己未来的大秦又该如何是好?
目前通过神迹已然清楚了自己的十八儿子胡亥,他将会成为秦二世。
可按照他的能力和手段,能够成为秦二世必然少不了李斯和赵高等人的帮助。
可关键是扶苏去哪儿了?
自己在宫中留下的人手怎么可能会将扶苏置于不顾?
倘若自己是正常死亡,绝对不会留下让李斯和赵高直接篡改继承人的大漏洞。
因此,自己必然是在外发生了变故才死亡,并且极其突然,并且知晓的人马也并不多,最后才让李斯赵高等人得逞。
可是他们得逞后胡亥根本压不住他们!
嬴政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却也正因为如此,心里愈发的有些不平静。
——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也同样赞叹道:“倘若文帝没有如此谨慎之心,这汉家恐怕真的就落入了那些大臣之手,又或者那些异姓诸侯王。”】
这样的大汉,经历了如此多的变故,却依旧能创造出文景之治,汉武帝北征匈奴,昭宣中兴的光彩,自己的宋朝?
再看看自己的宋朝。
赵匡胤只能再度苦笑了一番。
赵光义也同样很谨慎,可始终不能贯彻到底,知行合一。
每次想起来,他都是一番心痛。
不是为赵光义,而是为日后大宋的百姓们心痛。
【刘恒刘畅派出他的属下宋昌前往了魏桥,结果发现丞相率领诸多官员纷纷出来迎,于是急忙回去报告刘恒。】
【刘恒这才动身前往渭桥。】
【然而,刘恒进京之后就要登基为帝了吗?当然不是。】
【刘恒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他是一个藩王,而且是已经在蕃地的藩王,无论是过去还是往后的朝代里,藩王大多都是通过造反、宫变、政变等手段继位的。】
【从未有过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流程,足以让一个藩王合理登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刘恒显然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