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功镇接收七位安南逃难而来的王室成员。
这些黎氏王朝难民,逃到大清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清皇帝能够出兵,帮助他们夺回家园。
还有另外一伙匪徒,在连续几天调查下,已经可以确定是来自洞呜的东吁王朝人士。
对于这种边境入侵骚扰劫掠的蛮夷,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同情心。
胤禩以大清皇帝名义,各自向两国发出强烈谴责。
本来,他是不打算插手安南国内事情的。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就好比华夏历史上改朝换代,汉代秦、唐代隋、元代宋、清代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没见秦、唐、元和明向外国求助,帮忙夺回自己的皇室地位。
而且,胤禩本身就对安南,也就是未来的越南没有什么好感,本想不予理会。
况且朝廷兵力已经分出三十万,要将整个蒙古从原来部族自治,收复到属于朝廷管辖。然后又要准备对沙皇用兵,至少也要抽调三四十万兵马,毕竟沙皇可不是蒙古那种几千或上万人自治的蒙古部落,而是有自己军区和统御的完整主权国家。
如果继续分兵对抗东吁王朝和安南郑氏,大清朝廷也只能做到勉强支撑四个战场。
因此如果能避免多处开花,自然是要尽量避免。
然而在伍功镇官兵与郑氏士兵短暂遭遇战中,官兵虽然没有出现死亡,但也有重伤者。
这已经是对大清朝廷的挑衅行为,而胤禩想要做的就是在国际上让自己态度强势。面对这种挑衅行为,要是什么都不做,倒是显得有些弱软。所以,胤禩同样向安南郑氏发出一封外交函件,要求郑氏拿出赔偿。
向洞呜和安南送去的外交函的人,是伍功镇营千总,各自携带一百名士兵,出使两国现任王室。
然而结果不是十分美好。
出使洞呜东吁王朝的队伍平安归来,带来一个‘死不承认’的消息。
出使安南郑氏的队伍则没有那么好运了,去时一百零一人,回来时包括营千总在内,只剩下不到十人,而且个个带伤。
这名营千总确实顺利见到了安南郑氏的国王,但这位国王是真的没有一点儿脑子。直接就在王宫里下令,要处死这群大清来的使者。好在使节团都是上过战场的官兵,在突围绞杀下,终于还是跑回来了八九个人。
消息快马传到京城,胤禩心中‘腾’的一下,怒火中烧。
“真是什么跳梁小丑,都蹦到朕的大清鼻子上蹦跶,认为朕真的不敢挥兵是吗?”
十一月初一的大朝会上,胤禩就差没把‘朕生气了’四个大字写在脸上。
好几个大臣谏言,此时大清已经陷入战乱,最好是不要继续再开战场,否则很有可能将整个大清拖入战争泥潭。
这些大臣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
虽然此时的大清整体而言不需要考虑粮食、武器之类,但真正能够带兵打仗的将军人才,确实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
老一辈的费扬古等人,此时要么去世的去世,要么就是连战马都骑不动,穿上盔甲根本不能走路。而年轻一辈的几人,虽然能说会道,在沙盘推演上根本就不是老一辈的对手,也只能看做是纸上谈兵,真想要派上用场,没有经历几场磨练,根本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