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元璋看到了某种他不想见到的局面,这才是产生费立的真实念头。
一国之君做事情,那就要谋定而后动,不急不还不掺杂太多私人的感情。
只有这样才能够始终让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
若是什么事情都是利字当头,那就会造成明明做的是好事,但是到了最后却会一塌糊涂。
原因很简单,治理国家不是需要你皇帝亲自下场的。
有些时候皇帝就是一个掌舵者。
在掌控着大明这个大船,驶向某个方向有能力的君主会,达成自己的意志。
至于普通的君主,只要随波逐流就成。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心明眼亮。
事实证明,朱元璋看的一点都不错,后来发生的一切都印证了他的担心。
梅殷就是因为知道此事,就如同憋了一口闷气,在胸中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朱允熥现在的所作所为,让他都有些扼腕
叹息。
更不要说如今朱棣跟朱允熥之间的裂痕也有扩大的趋势。
这不由让他担心,将来大明会不会再发生靖难之役这样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就感觉整个人如同掉到冰窖一般,透寒彻骨!
宁国公主自然不知此事,不过他心中也自然明白。
朱棣给了一个太子太保听起来的确是赏赐有功之臣。
但是这里面还有别的说法。
太子太保只是一个脸面,目的就是让梅殷退出朝堂。
朱棣这种迫不及待的行为,让宁国公主心中都有些寒心了。
于是她沉默片刻开口说道。
“想那么多干什么,这事情是瀛王起的头,夫君给做成了又得罪了那么多人。”
“将来赋闲在家,过个太平日子也行,朝堂这一潭浑水,咱们就不趟了!”
梅殷微微点了点头,他已经有了致仕的念头,这不过就是顺水推舟罢了。
“原本是想着过了年便递交辞呈,看现在这样子恐怕是要缓上一缓了。”
毕竟皇帝的脸面还是要保的。
如今刚得了太子太傅,他这边就马上退出朝堂。
那摆明了就是对皇帝不满。
如果只是梅殷自己一个人做也就做了,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