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唐朝的问题和前面的秦汉不一样,属于得找到正确的生产力发展情况,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
【唐朝的生产力发展,最突出体现的就是在人口上。】
刚在想生产力发展是什么情况,就听到仙幕的话。
李世民顿时有种瞌睡了有人送枕头的感觉。
“人口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
李世民沉思。
“若以这个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倒是真有可能。”魏征严肃道,“稻谷在秦汉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农具也更为便捷,更别说我朝注重吏治,与民生息,在人口上相较于前面的朝代,确实达到了另一个巅峰。”
其他臣子认同:“魏公所言不虚,若以人口体现生产力的发展,倒是恰当。”
【众多学者的预估虽有出入,但盛唐人口顶峰总人口约就在为6300到8050万之间,在七千万左右没跑了。「1」
——盛唐的人口远超以往的任一朝代。
这也就是意味着——农业文明无法消化这么庞大的人口。
生产力在逼着生产关系进行改变。】
【然后……
中晚唐宋元明清的生产关系表示:虽然咱再走下坡路,虽然外面压力大,但咱很混,咱愣是不改!
盛唐之后的体制没有转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一反秦汉初唐盛唐包容万象,积极向上的风格,开始变得畏首畏尾,在这个体制上画蛇添足
——只关注个人利益,忽视或者对集体利益视而不见,政治体制僭主化,就像我们看到的,闭关锁国,重农抑商,重文抑武,限制思想等昏招频出。】
“唐后的国家体制确实没有变化,只在旧的基础上缝缝补补,现在看来,甚至在压制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李世民一直在想凭什么那些先进的东西是西方先发现,凭什么是西方攻入东方。
现在想想,不正是因为盛唐之后就开始出浑招,不断压制新事物的产生,才会造成中西差别如此之大。
要不然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早就出现新的制度变革,产生新的天地,而不是与封建君主□□继续僵持。
与李世民一起排排坐的臣子们也恍然串联起来。
“宋朝就是用极度的内倾软弱,重文抑武,来维护老赵家的统治。”
“看来这种软蛋统治也阻碍了思想文化政治军事财政等体制的变革。”
“明朝虽看到宋的教训不再重文抑武,但在其他方面却是与宋一样做了限制。”
“当时看宋元明清的视频,他们都在思想上都进行了限制,全方位无死角的防止新思想的产生。现在想来,就是这些东西让华夏难以从旧历史的泥潭里挣扎着走出来。”
萧瑀听着他们的话,轻啧了一声,道:“诸位同僚不要说的这么简单,变革这玩意儿本来就不容易,那些皇帝实际上就是想跟着秦汉唐的路子走,为了能够跟着路子走,故而进行了些维护自个儿统治的措施罢了,他们能了解什么,身在山中,不识其真颜罢了。”
程咬金被说得尴尬挠头:“咱们能够挥去浮云,实际上还是因为仙幕带我们领略了整个华夏的历史进程,要不然也是被山中风景迷了眼,无法切切实实体会变革的必要,萧公说的在理。”
“不过……”程咬金思衬,“这些后面的君臣是真的蠢,千年了也没人反应过来。”
臣子们思考,臣子们彷徨:“如果换做我们,或许,也难以反应过来吧?”
他们这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谁提出来的?是思想大变革时期激烈争吵中讨论出来的。
不是普通人能想出来的。
所以这种变革中的解决之法,不是那么好想的。
【那落后如何解决?
这么解决。
封建制围绕土地。
首要任务——先解决粮食问题。
汉的授田制和唐初均田制能强有力的打压土地兼并和地主豪强。
但盛唐以后田制不立,兼并严重,土地集中在不事生产的地主食利阶层手中,一方面坑了财政收入,让朝廷畏手畏脚的同时,另一方面极大的压缩了百姓的生存空间。
百姓变成无事可做的流民,财政少了收入,徭役兵役缺了人手。即使和宋朝一样广招流民为兵,但流民阶层没有土地,对政府、国家、华夏毫无归属感,动不动就成兵流子造反。战争和各项工程的成本都增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