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和鹿鸣在门口看了一会,自觉帮不上什么忙干脆去院子里坐着。
李夫人又问起鹿鸣梨花村的事情。
虽然已经听李月白经过一遍,但是以孩子的视角在听一遍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现在山上有野果,现摘了就吃可好吃了!”
“咱们村里现在很多种的茶树也是在山上找的,泡茶味道好浓,下午喝了晚上就睡不着了。”
“村西边,咱家田那边有很多栗子树,还有一颗柿子树呢!”
“秋天要去摘的话得早些去,去晚了就没了。”
“沿着咱家这条路,路过牛家的方向一路走,有一个小浅滩,那里可以捉一些小鱼小虾,其实我觉得山上小溪捉的更好吃,只是没那么好捉。”
“小浅滩那里夏天可多人了,天热了就去游泳。”
“我们不去,我们都是叫上牛家的哥哥们一起上山去,小溪里的水更凉快,人也不多,还能脱了鞋踩水玩儿。”
李月白说的多是邻里关系和家里根据时节变化的日常。
鹿鸣的口中几乎都是根据不同时节的孩童玩乐,李夫人听得入迷。
李太傅闲来无事,也端了凳子来听鹿鸣说,越听越想再这儿隐居,当真是个好地方。
孩童都过得这么快乐。
又看到何老爷子笑呵呵的提了两个灯笼过来,让杨家的小子挂到树上去。
难怪何先生愿意来梨花村,当初的何家也是如日中天。
年少负有盛名,何家落寞后,再也没有听到
他的消息,原来是带着外孙女到梨花村来了。
听说了与何家的事情已经,李太傅还挺唏嘘的。
当初他们可是同窗,虽关系不亲密,但也是互相尊重敬佩的,都是风云人物,还颇有些惺惺相惜。
现在看何老爷子,年少时就总是一张笑脸,做什么都是云淡风轻的样子,做的诗也是逍遥的风格。如今看起来,他还真过上了年少时所做的诗的日子。
“何老哥,来看看拿哪坛子酒。”
正指挥着杨五郎挂灯笼呢,又听到赵老爷子在叫自己。
何老爷子立马撇下了这儿的活,快步去看酒坛子。
“拿桃花酿!喝惯了京城的桃花酿,我都快忘了自家酿的是啥味儿了。”
杨五郎提着灯笼在树上挠挠头,“老爷子,我还没挂上去呢。”
何老爷子头也不回,“随便找个地方挂吧,反正也不指望这俩挂得高的灯笼照亮。”
“行吧。”
杨五郎找了个显眼的位置挂上,在树上看远处。
正是夕阳,天边一片火红,村子里炊烟袅袅,远处虽看不见房子,但是一股股的炊烟都看得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