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郎走进去了去看捆好的柴火。
“这样放着,不怕被人拿走吗?”
赵长安噗嗤一声笑道:“谁这么不要脸,要被人唠一辈子。”
“村里就这么大,一家挨着一家,赶偷别家的柴火,不出一天,村里的狗都能知道,走到哪儿都被被人嚼舌根。”
“山上柴火得得是,用的着拿别人的嘛。”
想想也是这个道理。
杨六郎笑了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
梨花村比他想象的祥和多了。
这几捆柴火都是挑选的枝丫,每一捆的柴火大小都差不多,还有砍成了一样的长短。
再看背篓里也放了几捆柴火,不过就不是枝丫了,是劈开的树干,整整齐齐的垒放在背篓里。
看起来有些重量,杨六郎四下瞧了瞧,没看到其他人,就抓住背篓边缘试着提起来。
竟比他想象的还要重。
背篓已经被装满了,旁边还垒着几捆柴火。
“重吧?等会这些柴火还得垒在背篓上背下去呢。”
背篓旁放着一个木
架子,就是搁在被楼上,在把其他放不进去的柴火用绳子固定在上面,一并背走的。
杨六郎一惊,一背篓已经很重了,还要加上其他的,背得动吗。
再说了,这个山路也不好走,背着这么重的东西万一摔了肯定会受伤。
赵长福拍拍杨六郎的肩膀。
“庄稼汉子,都是有力气的。”
“没力气的都干不了活。”
杨五郎也去提了提背篓,“确实重,你们之前也会上山捡柴火吗?”
“那当然了。”
赵长安笑道:“村里的孩子都早早就要干活的。”
“不过小孩们捡柴火都是顺便的,有这么一捆就够了。”
“大多的小孩都是来割草的,回去喂牲畜。”
“村里有河,等年纪再大一点,就要去帮忙捕鱼了。”
“村里不怎么打猎,打渔容易多了,能吃还能卖。”
杨家少年们一直沉默的听着他们说起村里孩子要干的活儿。
想起自己,莫说割草捡拆了,连扫洒之类的轻松活儿都不曾做过。
之前在京城,对比起文官家的孩子,老觉得他们娇气,哪儿像自己,在训练场摸爬滚打,脏了累了都不怕,还自有些得意。
如今看来,不过是一叶障目了。
鹿鸣看杨家哥哥们神情变来变去,很是感触的样子。
诶,这不是古代版变形记嘛。
城里的少爷们来贫苦的山村感受生活。
不过古代的阶级差距是实打实的,咱梨花村也算不得贫苦地方吧,就这差别还是很大的。
这又不是在人人平等的现代,杨家哥哥们还能有如此感悟。
鹿鸣给他们竖了个大拇指。
杨家的小子们还不明白鹿鸣妹妹的夸赞从何何来,不过并不妨碍他们得了夸奖的开心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