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宋慈洗冤笔记 > 第八章 推案的关键一环(第5页)

第八章 推案的关键一环(第5页)

宋慈走进二堂时,元钦正坐在案桌之后,阅览着一份供状。在侧首宽椅上,还坐着一个须发皆白之人,宋慈与此人四目相对,彼此多看了两眼。

元钦介绍侧首所坐之人,道:“宋慈,这位是杨太尉杨大人。”

宋慈第一眼看见侧首所坐之人,便认出是当日乘坐马车前呼后拥离开杨宅的人,听元钦这么一说,才知道此人就是杨岐山的兄长杨次山。

“除夕夜失踪的杨茁,是杨大人的子侄。杨大人心系杨茁安危,特来提刑司……”

“元大人,”宋慈对杨次山来提刑司所为何事不感兴趣,也不向杨次山行礼,甚至不等元钦把话说完,“吴大六指认辛铁柱一事,我已查明……”

“吴大六的事,我早已查清。”元钦手一抬,将手中供状递给宋慈。

宋慈不知元钦此举何意,接过供状,只见上面有吴大六的签字画押,原来是吴大六新招认的口供。他一边看着供状,一边听元钦说道:“我重新提审了吴大六,稍一用刑,他什么都招了。他与杨茁失踪本无瓜葛,也与辛铁柱素不相识,只是记恨辛铁柱捉他偷窃,又当街殴打他,这才诬告辛铁柱指使他拦截轿子。辛铁柱虽是无辜蒙冤,但他武力拒捕,殴伤多名差役,受这几日牢狱之灾也是应该。如今查明辛铁柱是无辜的,我已放他出狱,让他回武学了。”

供状所录,一如元钦所说,宋慈看完供状,知道辛铁柱已经证明清白,他特地请虫娘做证一事已没有必要。可他没有因为辛铁柱获释而感到高兴,反倒暗觉蹊跷。一日之内,吴大六接连两次翻供,每一次都来得如此突兀,每一次都是经元钦提审便即改口,而且吴大六刚说从辛铁柱那里得了五贯钱花在熙春楼,随后云妈妈便让熙春楼的人作伪证,这未免太巧了些。他一言不发地站在原地,若有所思地想了片刻,忽然放下供状,转身就走。

“你去哪里?”元钦道。

宋慈没有回头:“去见吴大六。”

“你不必去了,吴大六已经放了。”

宋慈定住脚步,回过头来,不无诧异地看着元钦。

元钦一边收整供状,一边说道:“吴大六因小事诬告他人,本非大罪,打他一顿板子,也就够了。我连夜叫你来,就是为了告诉你吴大六的事已经查清。之前在大狱里,我责备你不对证清楚就让吴大六签字画押,如今既已证明是吴大六在撒谎,你就不必再将那些话放在心上,只管专心查案。”顿了一下又道,“对了,说到查案,你奉旨查办岳祠案,如今查得怎样了?”

宋慈应道:“已有些许眉目。”

“哦?”元钦道,“是何眉目?”

“案情尚未查明,请恕我不能直言。”

“我提点浙西路刑狱,难道对我也不能说吗?”元钦看了杨次山一眼,“还是你觉得有杨大人在,不方便说?”见宋慈站在原地,不应不答,又道:“宋慈,我问你话呢。”

杨次山一直沉默不言,这时忽然道:“元提刑,这位就是你所说的圣上钦点的提刑干办?”

元钦应道:“回太尉,正是此人。”

杨次山上下打量了宋慈几眼,道:“想不到竟如此年轻,当真是年少有为。”又向元钦道:“我此次来提刑司,只因家侄失踪日久,圣上和皇后也多有担心,这才前来相询,至于其他刑狱之事,本不该我过问,你不必为难他。”

元钦应道:“是。”

“你叫宋慈?”杨次山看向宋慈,“我听元提刑说,你为了查案,将韩太师的公子下了狱?”

宋慈点了一下头。

“很好,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我大宋正需你这样的青年才俊。”杨次山又道,“听说你还在太学求学?”

書籍分享公號:晚霞书房

宋慈又点了一下头。

杨次山道:“如今朝野上下大有北伐之声,不知你们太学学子对北伐一议,持何看法?”

宋慈知道杨次山是杨岐山的兄长,杨岐山又与岳祠案有莫大关联。他本以为杨次山会问起岳祠案,没想到突然问及北伐,应道:“太学学子大都盼着早日北伐,驱逐金人,恢复中原。”

“这么说,你也赞成北伐?”

宋慈想了一想,摇头道:“靖康耻,犹未雪,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身为大宋子民,我自当赞成。只是如今时机不到,国中又无良将,贸然北伐,只怕难以成事。”

杨次山听到前半句时,隐隐皱眉,待听到后半句时,一双浊眼微有亮光,嘴上却道:“完颜璟沉湎酒色,荒废朝政,金虏国势日衰,其北又有蒙古诸部兴起,攻伐不断,以致金虏兵士疲敝。此时我大宋北伐,怎能说是时机不到?”

宋慈道:“我虽不知兵,却也听说战事攻伐,贵在知己知彼。金人虽国势日衰,兵士疲敝,然我大宋自海陵南侵、隆兴北伐以来,四十年未经战事,早已是文恬武嬉,军备废弛。如今将帅庸愚,马政不讲,骑士不熟,又不修山寨,不设堡垒,此时北伐,焉能成功?”

“你说将帅庸愚,国无良将,难道辛稼轩算不上良将吗?”

提及北伐,又提及辛弃疾,宋慈不由得想起辛弃疾阻止辛铁柱从军一事,道:“稼轩公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自然当得起良将之称,只是他早过花甲之年,就算老当益壮,雄心未泯,可单靠他一人就想北伐成功,恐怕连稼轩公自己也不会这么认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终不过仓皇北顾,更别说轻启战端,边衅一开,那就是兵连祸结,生民涂炭。到时若战事不利,再想罢兵致和,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那依你之见,难道我大宋就不北伐了吗?”

“自古历朝历代,北方异族更迭不断,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伐灭一个,又会有下一个兴起。当年契丹势衰,金人崛起,我大宋联金灭辽,谁知金人比契丹更为凶悍。如今金国衰弱,其北又有蒙古崛起,此时北伐,就算能扫灭金国,谁又能保证蒙古不是下一个金国呢?与其北伐,倒不如坐视蒙古与金国相争,二者谁弱便支持谁,让他们相互牵制,最好斗得两败俱伤。我大宋既可长保安宁,又能趁此时机整顿军备,操练将士,先为自治,而后远图,待他日馈粮已丰,形势已固,再行北伐,或可功成。”

杨次山点头道:“你一个少年学子,懂验尸断狱已属不易,想不到对军国大事也有这等见地。”

“宋慈才疏学浅,岂能有此见地?这些都是太学博士真德秀所授。”

“太学里竟还有如此高明远见的学官?”

“真博士有经文纬武之才,只可惜一直不得机遇,未获重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