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听了这话,暗暗一惊,心想:“后山上发现的那具无名尸骨,莫非是刘扁?”问道:“大师,你确定当年刘扁的尸体火化了吗?”
“我记得当时在禅房的废墟前架了柴堆,所有死难之人的尸体被搬到柴堆上一起火化的。只不过火化之时,却出了意外。”
“什么意外?”
“当时本寺全被大火烧毁,唯有藏经阁离其他殿宇较远,未被殃及,可是火化之时,藏经阁那边却突然着了火。原本藏经阁中收藏了许多佛经典籍,还有高宗皇帝御赐的各种珍贵经藏,能在之前那场大火中幸免于难,已是不幸中的万幸,哪知突然又起了火。寺中僧人大都聚在禅房附近诵经超度,见突然火起,有的吓得慌乱躲逃,有的匆忙赶去救火。可当时已经天黑,藏经阁藏书众多,烧起来很快,最终没能救着火,藏经阁烧了个精光,所有死难之人也在那场混乱中火化成了灰。”
“也就是说,尸体火化之时,不仅是天黑,而且现场一片混乱?”
居简和尚回忆着当时的场景,点了点头。
“藏经阁的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宋慈又问。
居简和尚摇头道:“那就不知道了,事后没有查出原因来。”
宋慈暗暗心想:“前一夜的大火,也许是不小心失火,可刚刚经历了一场那么惨烈的大火,寺中僧人应该都会小心火烛,藏经阁再出现失火的可能性很小,更大的可能是有人故意纵火。倘若后山上那具无名尸骨真是刘扁,会不会是有人故意在藏经阁纵火制造混乱,趁乱动了柴堆上的尸体,将刘扁的尸体藏匿起来,事后埋到了后山?果真如此的话,那纵火移尸的人是谁?又为何要大费周折移尸掩埋呢?”
宋慈越想越是困惑,好一阵没有说话,最后从怀中摸出那块狮子玉饰,让居简和尚看了,问是否识得。居简和尚摇了摇头,他从没见过这样的狮子玉饰。宋慈向居简和尚道了谢,转身向灵坛走去。
“弥音师父,”宋慈径直来到弥音的身前,“我有些事,想问一问你。”
弥音身形高大,一张脸被烧毁了大半,看起来已有三十来岁,是所有弥字辈僧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站在灵坛的左侧,祭拜灵坛的香客们从身前络绎而过,他一直闭眼合十,低声诵经。听见宋慈的声音,他睁开眼道:“阿弥陀佛,不知施主要问何事?”声音甚是低沉。
宋慈没有回答,只是抬手道:“这边请。”
弥音转头向居简和尚看去,居简和尚点头道:“宋施主既然有事问你,你便跟着去吧。”
“是,师伯。”弥音应了,这才随宋慈去到一旁僻静之处。
“弥音师父,你到净慈寺出家,有多久了?”宋慈开始了询问。
弥音答道:“有五六年了。”
“一年前的中秋前夜,贵寺曾经历了一场大火,你应该还记得吧?听说当时最先发现起火的人是你。”
弥音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脸上的烧伤,道:“那场大火,如何能忘?”
“那晚起火时是何情形?还请你原原本本道来。”
弥音点了点头,道:“我那晚半夜醒来,肚子胀痛,去了一趟茅房,回来时见寮房的西边亮着光。寮房的西边是本寺住持德辉禅师的禅房,那时德辉禅师卧病在床,日夜都需要人照顾,禅房里常常半夜还点着灯火。可那光实在太亮了,不像是灯火,我便走过去一瞧,竟是禅房燃起了大火,正往外冒着浓烟,还把邻近的寮房引燃了。我吓得大喊大叫,又撞开门冲进禅房救人,可里面火势太大,我试了几次都冲不进去,不得不退了出来。我又去附近担水救火,往返了好几趟,还是没用。那时寮房也已经引燃,火势烧得很快,连我居住的房间也着了火。与我同住一间寮房的都是弥字辈的师兄弟们,大都逃了出来,只是不见弥苦师弟。我与弥苦师弟一向交好,不顾师兄弟们的阻拦,拿水淋湿身子,又冲进寮房试图救弥苦师弟,最后烧了自己一脸伤,还是没救着人。”说着低下头去,低声诵道,“阿弥陀佛。”
宋慈想起在巫易墓前做法事时,杨菱从始至终注视着弥音,此时得知弥音曾与弥苦同寮,又彼此交好,还曾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救弥苦,这才明白杨菱为何对弥音另眼相看。他道:“大火过后,韩太师带来圣上旨意,要将所有死难之人的尸体搬到一起火化,藏经阁却在那时突然着火,当时你也在场吗?”
弥音摇头道:“我那时烧伤得不轻,敷了药,在临时搭的草棚里休息,后来才听说了藏经阁起火的事。”
宋慈怀疑有人在藏经阁起火之时,趁乱搬动过死难之人的尸体,本想向弥音打听此事,可当时弥音不在场,那就不必多问了。他想了想,没再打听起火之事,转而问起了刘扁和刘鹊,道:“我听说贵寺起火那晚,刘太丞家的刘扁和刘鹊曾来为德辉禅师看病,当时是你去请他们来的。你可还记得刘扁那时的样子?他的左臂是不是断了,绑着通木?”
弥音点头道:“刘扁施主是伤了左臂,我去请他看诊时,还怕他多有不便,可他说自己的左臂虽然摔断了,但早已接好,而且他替人诊脉都是用的右手,并不碍事。刘鹊施主担心刘扁施主手臂有伤,怕他看诊时不太方便,于是也带上药箱,一起跟了来。”
“这么说你只请了刘扁,刘鹊是不请自来的?”
弥音又点了点头,道:“刘扁施主曾是宫中太丞,听说他过去专门替皇上看病,医术甚是精湛,去刘太丞家请大夫,自然是去请他。”
“刘扁和刘鹊关系如何?”
弥音微微皱眉,没听得太明白。
“比如来贵寺的路上,他们二人交谈多吗?彼此说话时可是和颜悦色?”
弥音回想了一下,道:“我记得来的路上,二位施主没怎么说过话,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有路人认得他们,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也都没应。”
宋慈想了一想,又问:“你最初发现禅房起火时,可有在禅房附近看见过什么可疑之人?”
弥音摇头道:“没有看见。”顿了一下,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道:“我在禅房附近没看见人,倒是之前去茅房时,遇到了刘鹊施主,他也起夜去上了茅房。”
“你看清了,当真是刘鹊?”
“虽然隔了一段距离,可那晚月光很亮,我认得是刘鹊施主的样子。”
“能看见月光,这么说你不是在茅房里遇到的他?”
“我看见刘鹊施主时,他走在茅房外的小路上,往厢房那边去了。”
“那你怎么说他是起夜上了茅房?”
“那么晚起夜,又是在茅房外,不是去上茅房,还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