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瑜临走之前,他又道:“本王那里有一箱子琉璃珠,公瑾便以琉璃珠,向世家表达本王的善意吧。”
很快,杨真便派人将盛有琉璃珠的箱子送到周瑜的府上。
这箱琉璃珠还是从常山带过来的,原本是想用来结交徐州士人的,结果并没有用得上。
如今反倒用在扬州的世家身上了。
做完事情之后,杨真又回到了凌寒身边。
因为是个粗人,对政事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先前凌寒与周瑜对话时,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眼下,周瑜已经离开。
杨真在两人先前讨论的时候,心中起了很大的疑惑。
因为殿下并不反对自己询问这类的事情,反倒十分提倡,所以他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地问道:“在殿下看来,究竟什么的君主才算是英明的君主呢?”
按圣人的言论,英明的君主是应当具有一颗仁义之心的。
但本朝的汉武大帝,任谁看来也是一位明君,可是汉武大帝似乎……好像说不上仁义吧?
杨真一直觉得,殿下怀有一颗仁义之心,这理所当然,十分正确。有利于收服民心,进而有利于恢复汉室。
可是今天听到周瑜先生的话,尽管没有完全弄懂,但他隐隐感觉到,殿下对百姓的仁义,似乎会不利于扬州的统治,也不利于恢复汉室的大业。
凌寒没有直接回答杨真,而是问道:“什么样的君王可以算作明君?百姓眼中的明君,与后世眼中的明君,是一回事吗?”
顿了顿,又道:“百姓为什么会渴望一位明君?”
杨真认真地想了想。
他觉得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就可以说出答案,却又觉得自己的答案并不足够准确。
于是道:“属下愚钝。”
凌寒道:“有句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杨真听到这句话,当即就要开口反驳。
凌寒并没有给他反驳的机会,继续道:“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
杨真迟疑地点了点头。
“但是——”凌寒话锋一转:“百姓之所以渴望明君,是因为明君当朝时,在天子之下,勉强是可以说一句人人平等的。”
“无论多么位高权重的官员,都不敢肆意欺压百姓。因为一旦上达天听,官位再大也要付出代价。”
“若是这位明君,还可以足够好地克制自己。既不奢靡,也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那么百姓的日子就会非常好过。”
凌寒捧起茶盏,饮了一口,继续道:“若是遇上昏君,情况则恰好相反。”
“天子高高在上,丝毫不懂得民为水的道理。天子之下,会被分为无数等级,一层一层地往下盘剥。”
“最底层的普通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当百姓活不下去,再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这个时候就会拿起武器造反。”
“然后旧朝覆灭,新朝兴起,重新进入新的轮回。”
作者有话要说: 注:赋税与土地、皇权与豪族的关系要比本章里讲得复杂很多,想要解释清楚需要长篇大论,所以这里简化了,感兴趣的可自行查阅资料。
另外,主角的看法不代表作者观点,更不保证有道理,只是在本文特定条件下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