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了筹备工厂,那就没有再犹豫。
朱传文在山里选址搞基建、建厂房。
传杰在春和盛辞了工,去大城市找外商买设备。
以民国初的工业水平,这些设备毫无疑问都要进口。
如果使用传统方法,单纯的手搓,也不是不可以生产枪械,但是这个效率和合格率无疑就会惨不忍睹。
想要效率高一点,当然还是离不开机械。
动力方面好说,这个年代使用最多的动力就是蒸汽机。
燃料是煤炭,关外这边并不缺煤。
重要的是各式机床不好买,还好就是一些小型机床,就可以暂时满足朱传文。
想要规模生产枪械,起码也要配上钻床、铣床、车床、膛线机。
要不是接受了一波满清遗产,刚发了一波,朱传文还真不敢有这个想法。
“玉书,你怎么来了?”朱传文对着玉书惊诧的问道。
传杰在家的时候,玉书来老朱家当然很正常。
但传杰出了门,不年不节的,玉书还特意跑来放牛沟,就挺不正常。
“大哥,大爷和大娘在吗,我有好消息跟你们说。”玉书一脸喜色的说道。
“在,他们都在堂屋呢。”
朱开山不管是田里和山里,都容易不在家。
但朱魏氏没事的时候基不会出口,和屯里一群老娘们八卦,不是朱魏氏的风格。
就是家里请了佣人,也不影响朱魏氏闲着的时候就做一些绣品。
这些不是必要的东西,倒是没那么着急,比之前穷的时候,朱魏氏在家里不停的缝缝补补,现在算是在休闲。
“大哥,既然你也在,一起来听听吧。”往堂屋走了两步之后,玉书回头对着朱传文说道。
“好,那我叫上鲜儿,我们也听一听,是什么好消息,让你夏先生还特意跑来放牛沟一趟。”
玉书的一脸神秘,倒真是勾起了朱传文的一些兴趣。
成功聘上镇上学堂的先生之后,任谁见到了玉书,都应该称一句先生。
虽然随着满清末路,读书已经没有科举这一条坦途。
但普通百姓对文化、对知识的尊重,并没有减少分毫。
“大哥,你又调笑我了。”
“哪有,就算是教的小学堂,你也是正经的先生。”对于这一点,朱传文还是很尊重的。
朱传文手下挺缺人材的,关外教育方面,还是有一点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