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听果然大喜,纷纷起身谢过苏惟生和李巡抚等人。
苏惟生又唤来施从宣,“这几日就劳烦你们了,务必要招待好,要是有解决不了的,过来找我或者何大人都可以。对了,趁这功夫,可以把你们平时的策论文章拿去给余山长看一看。”
施从宣喜不自胜,“多谢苏大人!”
待人各自离去,何轩望着范举人的背影,“不会出问题吧?”
苏惟生摇头,“小柱和樊春盯着呢,暗处还有王府的人,出不了大事。”
范举人既然来到花城,那么即便他本人不知情,身边定然也会有范伯寅的人。
也不知到时候发现皇帝派来的所谓高手都不见了,那老家伙会不会暗中将皇帝原本的计划禀报给晋王。
但晋王还未继位,就算继位了,在皇位没坐稳之前也不敢贸然对藩王动手,所以他们且有时间反应呢!
何轩点点头,扫一眼小桥对面的布置,感叹道,
“今日茶会大获成功,等这些人回到家乡,咱们花城就要出名了。倒是那位黎土司,别看是夷人,却着实深藏不露啊!那箫声,连我都为之心醉!”
今日的琴师是先滇池王从宫里带出来那位什么大家的后人,箫师是黎映,穿道袍的老者是羽先生,后头那些道童,则是知行书院选出来的。
苏惟生但笑不语。
这就是苏惟生办茶会的原因,不好风雅的读书人是少数,不爱好茶的读书人也是少数。偏偏读书人还爱搞聚会,尤其是才子遍地的江南和人才辈出的京城。
学子们将茶带回乡,再宣传一下所谓的“茶中之情”和府衙编订的《茶话》,花城的茶在大魏境内必将受到追捧。
过不了多久,何父就会派人去江南和京城开店,赚来的银子滇池王占六成,何家占二成,苏家和花城府衙共同占一成,另一成分给出茶青的任家和关家。
不过等明年官府的茶园有了出产,任家和关家就不能再分银子了。
同样想卖茶?可以,同百姓们一样等着官府收购吧!
晚间李巡抚又找了苏惟生一趟,商议明年在整个滇池推广粮种和桑蚕、茶叶的事。
苏惟生并没反对,“只是桑蚕、茶叶好说,粮种的话……大人也知道,明年花城都不够用,怕是……”
李巡抚会意,“土豆和红薯我会自己想办法,那双季稻,就得劳君远你多费心了,本官不怕等!另外,整个滇池地方不小,若是全面推广,到时候丝和茶叶,何家吃得下吗?”
苏惟生想了想,“何家船队如今出海卖的也就是这些东西,生丝原本是从江南收,只是江南陶家、付家、唐家都有船队,货其实不大够。”
“若是咱们花城的生丝和锦缎更物美价廉,我想何家不会错过。茶叶么,宁太傅当初并没要家父改良过的方子,因而这制茶方子算是大魏独一份。”
“只要这次茶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想不止何家、江南的各大商家、甚至其余有船队的商行也会趋之若鹜。”
李巡抚沉吟片刻,“只可惜这次茶会规模还是太小了些,花城毕竟是小地方,连个名士大儒和出名的书院都没有。”
苏惟生只得道,“江南和京城倒是有不少,可他们能制出这独一份的茶么?大人不必多虑,说句不好听的,大人也年轻过,想必知道年轻学子的德性,就是爱交流爱出风头。让他们替咱们宣传花城之茶,说不定比大儒名士啥的还有用呢!”
“再说那位余山长也算是一方名士了,皇家不遗余力扶持自己的故乡,这些年蜀地出了多少官员?这其中又有多少出自余山长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