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也就是看他年纪大了不忍心,勉强劝一劝罢了,到了别人的地界,谁干活的时候还敢偷懒耍滑呢?
雇他们干活的这家是花城当地的百姓,也就是帮忙开荒。
每天给的酬劳就两顿稠粥一个干饼子,银子是没有的。但这点儿东西稍微省一省,就是两个人的口粮。
年轻人的情况比钱老头好得多,一家子兄弟五个都带着家小活着逃出来了。
都是壮劳力,要是这样还养不活一家老小,那就当真只能怪自己了。
不过,也就是花城才有这等好事儿。
花城官府早有规定,不管开出多少荒地,前两年都不用交税,要是等开春再干,人工贵不说,时间也晚了。
老百姓别看书读的不多,心里却是自有一本账。
左右自家粮食是够吃了,省出个七八天的雇了难民来帮忙开荒,自家人在旁边盯着,不怕他们偷懒,怎么也能开出几亩地来。
开出来的地,待明年随便翻一翻,就能直接种东西。
桑叶、药材、茶树,哪样不能种?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二个第三个也跟着出现了。
让花城百姓把粮食拿出来白养难民,没人愿意,但像这样互利互惠,也没什么人会不同意,毕竟自己也得了好处嘛。
百姓在雇佣难民,官府也没落于人后。
雇上一群难民,修水坝的修水坝、修路的修路,虽然比开荒累了不少,可吃得也更好啊!
两顿干饭加两个饼子,这要拿回去掺水再煮一煮,一家子都够吃了!
不过这活挑人,不是青壮干不了。
还有花城的大户,雇人修路的、修庄子的、修池子的,多得很哪!
不管是干什么,只要没苛待难民,官府也都睁只眼闭只眼。
当然,对这些富户的德性苏惟生也不太放心,专程派了衙役在外头巡视,不准他们糊弄难民。
没过多久,不止花城,整个滇池都开始这么干了。
对于官府、富户和百姓而言,是花了最小的成本买到了充足的劳力。
而这些难民被水淹得一无所有、回去了还得忍受层层盘剥,要是离京城稍微近一点,还得被抓去做苦役,九死一生啊!
可到了这里,能花点力气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熬到开春,他们自己也能开荒,种自己的地。
听闻滇池王和滇池的官员极为厚道,花城知府苏大人更是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滇池的现状,哪个百姓不想遇到这样的官儿呢?
一时之间,越来越多的难民动了留在花城、留在滇池的想法,明明是大冬天,向来被称为蛮荒之地的滇池却是一派繁荣。
苏惟生跟何轩这么干,当然也是动了把人留在花城的心思。
“花城的人口太少了,地广人稀,大片大片荒地被杂草覆盖,要是这些难民都能留下,过几年税收必会十分可观。”何轩难得轻松起来,开始展望未来。
苏惟生没那么乐观,
“眼下看着好,不过是官府、富户和百姓三方发力的缘故。等过上两三个月,活儿干完了,难民的口粮又从何而来?也不知商队那边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