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作为岳家人,敢于走进元朝的朝廷,才更需要勇气吧?”
突然,一条弹幕打破了沉静。
其实,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时候应该做些什么?
安慰古人吗?
告诉他,他不是罪人,而是英雄?
告诉他,就算他拿的是锄头,也是民族的骄傲?
告诉他,让苍生吃得饱饭,比打下江山,更加重要?
不,他听不到。
他也不需要。
而这一条弹幕,无疑给了其他人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我们虽然因为古人而感慨,为古人而叹惋。
但为什么一定要和古人对话呢?
自己聊自己的,不就行了?
“这已经靠的不是勇气了,是顶着背负千古骂名的风险,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我觉得,子良的理想应该非常远大,大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想要的,绝对不是在一个小地方当一個小官,而是青云直上,自上而下的改变社会。”
“等等,他想要的,不就是今天的华夏吗?各个民族和谐共存,携手共进!”
“天啊,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放下了民族之间的偏见?”
“你们说得越来越玄乎了,可我怎么觉得挺有道理……”
子良虽然到死都没有将自己当官的最终目标说出来。
但是,现代的人们,在传承了先祖的智慧后,却能够体会到他当时的心境,推断出他的最高理想。
这并非是特别难推理的东西。
因为这个理想,正是潜藏在每个华夏子女内心深处的东西。
当然,若是岳子良在元末的时候,就已经初步窥探到了民族融合的可能性。
那么,他即使距离他的最终理想遥不可及,也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这间屋子里,还有什么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吗?”
黄老师站在这间属于屋子的中央,同时看着岳子良的前后半生,向孙正问道。
“我倒是想它有。”
孙正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虽然口干舌燥,略感疲惫,但是精神却是极为振奋的。
岳子良的故事,根本不会让他感到厌烦,了解得越多,越让他感到意犹未尽。
他早就不是以考古学者的心态在看待岳子良的事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