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顺应都是扯蛋,根本没有回应,那时玩的是瞬步。
在积累漫长岁月之后,一瞬间,一刹那迈出那一步,但有了第一颗这样的果实之后才有顺应这回事,从理论上来讲,这颗果实存在了仍旧不存在什么爆发症状,只不过是让后者积累的更快一些而已,那么能快多少?不多。
如积累需要百岁,一颗果实的出现,也就是让谁谁谁九十岁走完了百岁的积累,类似于加速的效果,只不过没这么夸张就是了。
顺着走是快一点,当这样的果实多了则犹如乘风,但乘风是不是太快了?是。要是太过于快速,那结果直接飞走了,要仅仅是加速,其结果也会更小。
,!
一百岁的结果大,九十岁的结果小,但这个小结果是走完了一百岁的路,所以它还能在生长十岁。
要是结果多了,流速变的越来越快呢?比如一瞬,一刹那走完了一百岁的路会怎样?
嘿嘿。
一个想法真的能成神明吗?很遗骸并不能。过程有,结果有,结果可以抓住,但过程太快了,换个说法,自身太虚弱了,承载不住这个结果,一瞬走完沧海桑田,结果太重,而自身太轻,太细,太长,导致结果把自身给压垮了。
结果本身是有用的,可要是自身垮掉了,那结果还有用吗?无用了。
这是结果多了,把流速压缩到了极致,瞬步是形成了,但却走不出一步之遥。
一如当初。
靠岁月积累蕴养,以迈出一步,但这呆呆的结果真的能守这么久吗?未必。
长生久视,一朝顿悟,未必是什么好事,当然,顿悟是世界的特色。
不过
若以顿悟为主,还有修练那回事吗?还有循序渐进吗?没有。
正何了那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死读书,读死书,这是抱着圣贤书玩命读。
知道为什么吗?
顿悟是一个压缩包,其中有过程,但太快抓不住,能抓住的只有结果,如这个结果是神明,那什么是什么知道吗?不知。若不知何为神明,可以成为神明吗?不能。但一些经书里面解释了神明为何物,所以读书是把神明这个结果给重新解释出来。
这是顿悟的还原。
可要是没有经书怎么解释?无从解释。这就涉及顿悟的另一个走向了。
神明为何?神明就是神明。
这是着重结果,怼着神明一直念经,念着念着若顿悟了,可以成为神明,但这样的顿悟是怎么来的?这就不是积累了,而是蕴养。
若世界不在养生,别说念一生,念生生世世都无用,这是万般皆废,世界可以养一时,但不会养一世,入不敷出之下养分没有了,还蕴养个屁,全废。
当一个家伙顿悟了,它们就会告诉其他家伙,我是怎么顿悟的。
是的。它们说的是自己是怎么顿悟的,但不知其意,可以使用顿悟成神明,但不知神明为何,它们解释不出其中的过程,而当它们讲述自己是怎么顿悟了,加速进程,让顿悟的家伙越来越多,万般皆废不在是梦。
当万般皆废之后,更进一步的则是衰。
世界的养分没有了,进入到了此消彼长的过程,我顿悟了,那其他家伙则削弱一分,看似此消彼长是平衡不是?但实际上这是恶性的竞争,因这样的此消彼长属于互相残杀。
昌盛建立在衰弱上,结果能好到哪去?死期将至。
当生生互相竞争,相互挤压,当衰弱到极限则是消亡,而每一次衰弱都把顿悟的时常重新拉长了,那么谁还可以顿悟?慢了也晚了。
这样的顿悟迟钝!
一种顿悟是由解释而来,一种顿悟是由迟钝而生。
那么迟钝的关键点在哪?
分享呗。
谁一朝顿悟了,把顿悟的经验分享给谁,看似都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但仅在这一时,之后全都变迟钝了,这是迟钝的转折点。
不是说这样的顿悟不行,但得有讲究,至少在弄清楚原委之前不能进行分享。
由迟钝的顿悟,以蕴养完结,这个结果里面的过程知道吗?不知道。知道的仅仅是自己顿悟的经验,这个经验不是结果的过程,而是缘由。
开始,过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