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我在边境种药发家 > 第 28 章(第2页)

第 28 章(第2页)

背后传来蔓娘的啜泣声,杜槿摇头:“两全的法子自然没有,但也不必你家如此牺牲。瘴疟主方需柴胡,如今最缺的也是这味柴胡,若想尽可能救更多人,无非就是两条路,开源、节流。”

李铁眼中一亮:“请杜大夫细说。”

“葛根升阳、青蒿截疟,取用替代药材,配伍得当可省三成主药,此为开源。再将药汤改为药粉,一剂能拆作三份用,此为节流。只是这炮制磨粉的过程费时费力,药效也不一定好。”

莫里正竹杖顿地:“就按此法!”

全村迅速行动起来,拿出剩余的柴胡和其他替代药材,清洗、剪切、晾晒、炒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只是这磨粉一事成了难题。

村口大石磨常年磨米浆、豆浆,难以清洗,自然不能用来磨药。若是用各家院子里的小石磨,效率又实在低下。

杜槿一时拿不定主意,信步走到半山腰的石桥畔,身边屋舍沿山势层叠错落,溪水在岸边青石上拍出晶莹的水花。

“还在思索?下雨了,先回祠堂吧。”商陆撑着伞找来。

“怎么突然下这么大雨,这山涧都浑浊了。”杜槿正要转身离开,突然灵光乍现,顿在原地。

“溪水,溪水,我怎么才想到!”她欣喜握住他撑伞的手,“陆哥,有办法了!”

商陆忍俊不禁:“做水碾?”

杜槿挠头:“你也想到了?”商陆笑道:“方才正要同你说这事儿。青山村有山涧穿流而过,又有地势高差,正是用水碾的好地方。”

杜槿点头:“正是!若是能做出水碾,便可借溪流之力,日夜不停,以后全村都能受用。”

商陆道:“水碓可放在村口,先引水入渠试试地势差,再制作水轮、碾轮和碾槽。”

“做水轮可是个技术活儿,李铁那位表姨父就是马尾村的木匠,正好可以做工换药。”杜槿兴奋不已。

商陆笑道:“明日再说,雨太大,莫受寒。”

李铁的木匠姨夫自然不会拒绝这笔交易,忙不迭地应下来,带着两个儿子、一个侄子赶到青山村。

几人进村前也接受了杜槿好一番检查,确认未曾染上疫病才进得村来。

“水车我倒是见过,只是这水碓又是何物?”木匠马开听完杜槿描述,有些摸不着头脑。

杜槿比划着:“同水车类似,只是水车是引水灌溉,水碓则是靠湍流冲击碾轮,带动碓杆将药材舂成粉末。”又在地上依次画出车轮、车轴、碓臼等。

李铁挥手:“先干起来再说!”

好在马开平是个经验极丰富的老木匠,又卯足了心思换救命药,很快明了水碓原理。他带来的小伙儿也埋头干活儿,加上村里几个青壮一起出力,进展极快。

不出十日,水碓已初具雏形。

山涧自山壁间流淌而出,穿过村落,又在村口打了个旋儿,蜿蜒流过村外梯田。

这水碓坐落在村口的水潭瀑布处,湍流冲击着樟木水车,车轮吱呀旋转,匀速带动碓杆在青石槽中不断舂捣。

杜槿将炮制好的青蒿铺进石槽,碓杆每捣十下,便用鹿角拨片翻动药材,确保受碾均匀。舂足三百次后,青蒿已成细渣,取出后再过三道竹筛。

头层粗末可熬煮药汤,中层细粉压制药饼直接服用,连飞粉也不浪费,用细麻布收集好放入避瘟香囊。

围观村民第一次见这种水碓,纷纷抢着上手尝试,一时间六个碓杆石槽都不够分的。

杜槿观摩片刻:“马木匠,这些石槽顶上还可修一座木廊,日后雨雪天气也可舂药。”

马开欣喜道:“正是!杜大夫真是机灵人。”

莫里正拄着拐杖往人群里挤,听到这话赶紧回头:“屋顶做大些!少说也要站得下几十人。”

杜槿笑着应下,又与马开道:“这水轮旁还可加一些脚踏,这样枯水期也能用人力舂捣,不会浪费……”

其他村民们闻讯赶到村口,都挤在一起观摩这新鲜出炉的水碓,周围一片人声鼎沸。

何粟和莫大岭正在村外山谷放哨,听到村口传来喧哗,恨不得马上跑回去,心痒得跟猫抓似的。

“请问这里可是青山村?”山谷中突然钻出一个青衣男子。

莫大岭见是个陌生面孔,警惕道:“我们如今不许外人进村,你是何人?”

那青衣男子道:“我是青阳知县崔大人门下仆役孙惇,奉崔大人之命,召青山村杜娘子入城看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