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敢硬顶,有胆子硬顶的董成林却赞成皇帝的意见。
于是,刘熙古受命整顿三令,吏部、御史台、肃政司配合。
……
石熙载行至博兴县,听到洛阳传来的消息,一时之间竟不知道是悲是喜。
虽然没能掀掉一位宰相,但破了两府议事的传统,削弱了宰相们的权力,应该是好事。
但刘熙古开始整顿保民三令,这似乎又不是好事。
得知内情的石熙载,根本想不通怎么梁关山突然就成了“为天子着想”的忠臣了,他只能期望梁关山是被陈梁王逼迫,不得不做此损害自身利益之事。
京中谋划告一段落,接下来他得专心处理漕运事务。
兴国年间是不成为宰相就没资格参与天下大事,即便两府议事被废除,那也是不成为参政就没资格参与天下大事。
天子已经不是好糊弄的了,宰相们似乎也不再一心想要压制皇权,那他这个中层官员当前任务就是努力往上爬。
眼前的重点便是漕运。
因着黄河淤塞的缘故,当前海运转河运是走济水,经汴梁入河水转入洛水,抵达洛阳。
济水入海口就在这博兴县。
从洛阳一路走来,石熙载想的不是如何改进漕运,而是能不能疏浚河水,好绕过汴梁直抵洛阳。
如果能成,汴梁就只剩下一个汴水连接江南,而且真要有事,也可以从河水绕道。
这样的功绩摆在天子面前,应该比改进漕运更大。
怀着这样的想法,他决定在博兴县随便看看,抓紧时间到滨州渤海县去。
那里是河水的入海口,去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怎样才能省钱省力地疏浚河水。
第八百零一章暗箭潜藏迷雾中
宋朝开国之后为了保障汴梁的粮食供应,通过黄河、汴河、广济河以及惠民河总共四条水路来运输粮食。
现在的周国因为迁都的原因,没有开凿惠民河。
于是,在石熙载上书建议修黄河后,得到陈佑指点的庞中和立刻奏请开凿一条洛阳到汝水或者颍水的人工河。
石熙载的建议是通过整修疏浚使黄河少决堤,能行大船,在济水黄河入海口相距不远的情况下,凭借运力优势在东部漕运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他还提出,这么做能避开东京粮商们雁过拔毛式的搜刮。
而洛阳到汝水或颖水的人工河对于洛阳的作用,差不多相当于惠民河对于开封的作用。
尤其是庞中和还在奏章中提出可以直接通过颖水联通淮水,减少江淮粮食运抵洛阳的中转路程。
汴梁的地位越低,梁王的影响力就越小,天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削弱梁王的机会。
于是,这两份奏章都被他拿出来,点名要求两府讨论。
庞中和提出这个建议,旁人或许会以为庞陈两家因为潘美执意西去而闹掰了,但知晓两家交情的巴宁泰不会这么认为。
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一定是陈将明的手笔”,其次才会考虑陈佑为什么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