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且吐字清晰,丁翘自然听得清楚,她知道圣旨中所说的新宁县,便是今天的江台市,但圣旨与寻宝到底有何关联,她不得要领。
见她露出困惑的表情,姚馆长微微一笑,解释说:“我们都知道,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海上商路,从宋朝起便异常繁荣。从雍正这道圣旨中,我们可以获悉,大清朝廷对海上的监管非常严密,派出大量的兵卒驻守海边,为什么?”
丁翘想了一下,说:“治安的需要?”
姚馆长微微摇头:“在当时,广东可是蛮荒之地,蛇虫多,瘴气重,一直是历代皇帝流放囚犯之地,朝廷对广东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视。”
丁翘恍然大悟:“那么……是为了寻宝?”
姚馆长欣然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圣旨中,雍正并没有明确点出来。所以我怀疑,在南宋之后,历代朝廷都知道新宁海里有宝藏这回事,但一直没能挖掘出来,到了雍正年间,他派驻了精兵强将在海边驻守,表面是保一方平安,实质上极有可能是为了寻宝。”
丁翘与小杨均认同地点头,没有比这个更合理的解释了。
姚馆长又道:“但是,因为山高皇帝远,这些弁兵显然并没有把雍正的命令放在心上,他们也许并不相信海底沉宝之说,也许更加看中眼前的财物,故而三番五次在海上打劫,反而成为海上祸患,这点倒是雍正始料未及的,因此便下旨严惩。”
丁翘静默了一下,说:“如果这个猜测没错,连雍正都心心念念的宝藏,想必是一船金银珠宝了。”
姚馆长说:“这个尚不知道,可以确定的是,这一船宝物必定是价值连城,要不然宋皇村的族人不会将那首歌谣代代相传。从史料记载来看,宋元时期向外输出的多为中国陶瓷、丝绸、金银珠宝等,这艘船上的,应该也不例外。”
小杨说:“如果真有这么一艘宝船,那么这艘船是沉没在海底了吗?因为什么沉没的?”
小杨所问的,也正是丁翘好奇的问题,她说:“还有,如果当年真有一艘满载着珠宝的船只在海上沉没,为什么当年的人没打捞出来?数百年后的雍正派人打捞,到底捞上来了没有?”
姚馆长摇头:“应该是没有,因为在此后的史料中,再没有片言只字是与此相关的。你们想想,如果当年挖出了一艘这么大的宝船,那个时代交通不便,运输力有限,单是押送宝贝进京便是浩大的工程,怎么可能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
此言有理,丁翘和小杨均信服地点头。
丁翘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说:“那么多人知道宝船沉海的故事,却一直没能捞上来,这是不是因为那些人根本不知道沉船的确切地点?”
姚馆长说:“对,没错,应该是这样。”
小杨说:“不是有寻宝诗吗?榄仔对峨眉,十万九千四,月挂竹竿尾,两影相交地……”
丁翘若有所思地说:“这个沉船的地点,可能关键就在后面这两句,月挂竹竿尾……意思是不是说,在沉船的附近,种有竹林?”
姚馆长笑了:“在下船之前,我问过你男朋友阿智了,整个浪琴湾都没有竹子,因为浪琴湾不产种子。”
丁翘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来过这么多次,还不知道这里不产种子呢。”
这时候,天色突然变得灰暗起来,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姚馆长抬头看了看天边的云,站起来,说:“走吧,过去看看阿智有什么收获……”
丁翘站起来朝远处的阿智看去,他仍然在认真地摆弄着他的那些装置。
此时太阳已升至半空,但是因为有大片大云的乌云笼罩着,阳光透过云层投射到地面,便形成了一片灰暗的阴影,尤其是卓智所站的位置,因为是在山脚下,便显得更加阴沉了。
丁翘看看天,又看看两座石山与卓智之间的距离,心中突然一亮,兴奋地说:“姚馆长,我想我知道寻宝诗中所说的藏宝地在哪里了!”
姚馆长和小杨一听,均惊讶不已,连声追问,丁翘说:“走,去那边跟阿智一起说,因为这个答案,其实是他想出来的。”
卓智、姚馆长、小杨把丁翘围在中间,三人目光炯炯地盯着她:“说吧。”
这倒令丁翘有点不好意思了,站在那里不知道从何说起好,卓智鼓励地看着她,说:“说吧,说错了也不要紧,我们允许年轻人犯错。”
丁翘被他逗笑了,说:“错了也是因为你错,因为这个答案,本来就是你想出来的,只不过我拿来用用而已。”
卓智更加好奇了,催她:“那你快说吧,我也想知道自己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