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自己没有女儿,便将英娘看做是女儿,对她的吃喝穿戴样样关心,年轻的时候还经常来府里看望她。
京都城里多少姑娘家羡慕英娘的恩宠,还有些人过来说酸话,被镇国公一一报复回去了。
但英娘的名字不是他取,倒也是镇国公一直以来的遗憾。他是真的喜欢英娘这个闺女的,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即便她是个姑娘家,但如果可以传承国公府的爵位给她,他也愿意力排众议做成此事。
只可惜了,她是个女儿。但是女儿也好,很多世家大族需要传承下去的卑劣就不用传给她。镇国公只希望她一辈子明朗欢喜,做个名扬千年的女子,所以在教导她的过程中,只传授了她坦诚,烈性,惩恶扬善,没有教导她去布局,去杀人。
后来,英娘慢慢的长大,他便越发喜欢。因为她聪慧,贴心,心中丝毫没有藏污纳垢。人皆有向往美好之心,镇国公每日里跟这个斗跟那个斗,回到家里看见英娘赤诚的心便觉得自己能被治愈。
他便越想着让英娘成为一个纯粹的人。
成为他和整个镇国公府的子弟都不可能成为的人。
后来,陛下竟然也有如此的感悟。陛下说:“英娘可为太子妃。三岁看老,她心思坚韧,又光明磊落,秉性刚烈,心却柔善,正是储君之妃该有的模样。”
镇国公诚惶诚恐的应下了。但却不是很高兴。
所以说,镇国公最讨厌这些贫苦出身的学子。
镇国公似笑非笑,“那你可要教导好太子,免得将来他犯浑欺负英娘。”
如今,随伯英果然教导得太子对英娘十分尊敬,什么事都愿意听她的。太子虽然蠢,但蠢有蠢的好处,好拿捏。镇国公对太子长成这般的样子很是满意。
他想过很多办法,也尝试过策反过他身边好几个萍水相逢以后却可能相交甚深之人,都没有结果。结果最后最容易策反的人,竟然是随家管家。
所以——
有朝一日,也许随伯英也会来对付他,他只是抢先一步罢了。
当年,随伯英也教导过英娘一段日子,他来镇国公府的时候,便经常带些男子才会看的书来给她,什么江湖侠客,什么将军列传,什么刺客列传,是找到一本相似的书就给英娘送来。
镇国公就埋怨:“你又没有女儿,你根本不懂为人父的心。”
随伯英彼时刚有了兰时,笑着道:“你这人,儿女都是一般的,我也想将他教导成英娘这般……”
镇国公当晚就睡了一个好觉。然后就是具体的布局。他都想好了,暂时是不能除去随伯英的,而且他现在也没有想要除去随伯英,他只是想要拿住他的命脉,让随伯英不能在他头上蹦跶。
随伯英沉默许久了才道:“情爱之事,不过是她看山看水之路上的一程罢了。”
随伯英就看着他,郑重的道:“我虽然有亲兄弟一个,但自小也不甚亲近,何况这些年没有回睦州,慢慢的他也对我淡了,想来兄弟之情,也要时时维系着才行。如今,我京都的兄弟只有你一个,便有时候还会惶恐,若是我也与你生疏了,那该如何是好。”
又比如说,明明两人都是青年才俊,但是棠溪就是对随伯英好上许多,最后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当年两人一块喜欢上棠溪,棠溪一个不爱。后来两人相继娶妻生子,原以为在情爱一事上老天爷是公平的,结果棠溪竟然又跟随伯英再续前缘。
随伯英却笑呵呵的道:“天地广阔,不能因为出不去就要禁锢住她的见识。”
他害怕将来英娘会被皇城之中的污秽给染指了那颗纯粹的心。
但就是这点不满,却让他耿耿于怀多年,时时想起来就如坐针毡。
这个局,是不牵扯到他人品如何的。这是朝堂之上的争端。
镇国公便很是满意。他这些话也只对随伯英说,只有随伯英懂他,还将英娘看得比太子重。
他不喜欢被人这般说,他也不是很希望英娘做太子妃。
做完这一切,镇国公满意的坐在书房里面喝茶。
那她看上你又是怎么回事?给你生下孩子又是怎么回事?
比如说,明明他才是陛下的伴读,是陛下自小就一起长大的心腹,但随伯英来了之后,陛下就渐渐的毫不掩饰更加看重随伯英,还当着他的面说,“伯英堪比周蓝关,你却还差了点功夫。”
他心里又生出一些不满。在这一个月里,他郑重的将孙良志送去了睦州随家。
他眸子里闪烁着镇国公不理解的光。他也不愿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