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的确是想查看元邈的伤势,但路走到一半,古晏廷的婢女玲珑跑来,与她耳语了几句:“武公寅时初于靖安坊东门遇袭,身负箭,且为贼人枭首。”
靖安坊在朱雀大街东五坊,距离皇城略远,武元衡出门时天仍暗着,且那附近传讯到皇城较为困难,毫无意外便走上历史的结局。
哪怕铃兰因为预知未来而让古晏廷去那边保护武元衡,依旧还是没能改变历史。
铃兰问玲珑:“古晏廷怎么说?可有瞥见贼人的面容?”
玲珑涕泗横流,哀声道:“他为保护武公而身负重伤,如今昏昏沉沉,口中反复念着‘铃兰’两字。”
这话说到一半,玲珑弯腰屈膝,央求道:“还请娘子过去看看郎君,万一他是去了的话”
铃兰面色惨白,心中填满懊恼,像她这样如蚍蜉般的小角色,史书都上不得名号,竟妄图改变历史进程。
现在历史不光照着既定的方向走着,叔父受了重伤,武元衡既死,就连历史上不该死的古晏廷也危在旦夕。
出于一种事后赎罪的心理,铃兰离开了通化坊。
自铃兰去后不久,皇城派出医官接走了裴度,又去接引坐在地的元邈,倚墙发呆的元邈。
元邈的目光始终锁定铃兰离去的方向,那方向通往靖安坊,刚才听人说武元衡在靖安坊,而古晏廷也在靖安坊附近。
他自嘲地笑了笑,略一把经脉,发现自己是中了毒。
刚才那贼人的刀上淬了毒,他不得动肝火牵动毒。
可越想抑制越是抑制不住气恼,翻想起来过去至今的种种过往,最后急火攻心,喉头顿觉腥甜,一口血翻吐出来。
元邈之后意识渐行模糊,合上了眼皮,无力地倒在一旁。
--------------------
武元衡、裴度刺杀案遵循《资治通鉴》上面的记录,裴度挨了三刀,一刀在鞋,一刀在背,一刀在毡帽。互联网也有版本是,说他误会加深
铃兰赶到靖安坊时,刺杀武元衡的贼人已经离去。
整条街道萧索静谧,两侧的围观者无不面露惊恐之色,有甚者口吐白沫,昏晕在地。
街边有间蓑衣铺,摊位上悬挂着的斗笠落地。
铃兰望向动静来源,假人后方站着一位身着青衫的官员。他手扒在假人的肩膀,眼睛悄咪咪打量着街道。
官员缓缓露出面孔,竟是曾在越州有过一面之缘的白居易。
白居易面如白纸,不见半点血色,他目击了武元衡遇刺,早已吓到胆破心惊。但出于责任感,他抑制着强烈的恐惧感滞留此地。
他走假人身后走出来,朝铃兰作了个揖,说道:“铃兰娘子,我方才见到了全部经过,等下便会奏报圣上。援兵可有到来?”
“是我自己一个人赶来的。”铃兰摇头,回头望向现场。
武元衡半身倒在地上,背部插着一根箭羽,而他的项上人头已不翼而飞。而贼人割下他脑袋时,动脉血液迸溅得足足三尺高,染红了附近官舍的屋檐。
马匹奄奄一息地趴在武元衡旁边,绝望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铃兰从史书上看到过文字,那时她对此还未有什么实感,如今亲眼见证现场,她只觉得触目惊心。
满地血腥的气味扑鼻而来,而古代的街道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的腐烂味道,恶心的混合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引得铃兰胃中泛酸。
白居易从旁回忆着,说道:那贼人先是放出三道冷箭冷箭,击中武公以及他的马匹,随后支援的贼人围起受伤的武公,生生割下他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