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掠到蒙古为奴为婢的花剌子模女子因国家羸弱,遭了劫难,的确很可怜。但赵盏做事从不被仁慈所左右,假如没有其他目的,他才不管这些花剌子模女子的死活。宋蒙之间的关系风雨飘摇,阴云密布,随时都可能爆发全面战争。从前铁木真看得出其中的风险,小心防备。赵盏的态度很明确,宋蒙必有一战。经过贸易和联姻,两国睦邻友好,进入了蜜月期。随着乌兰察布大屠杀的发生,宋朝百姓义愤填膺,一些强硬派官员联合上书请求朝廷发兵血洗耻辱。大宋这些年对外战争屡战屡胜,灭大理,灭西夏,灭金国,平定西域,收复故土,威震八方。最骄傲的百姓,如何容忍这样的屈辱?赵盏知道时机未到,他不能头脑发热就改变了国家方略,尽量保持克制。铁木真万万没料到会有屠杀发生。蒙古将责任都推给了马贼,为治理不严公开道歉,并处决了九百多人。杀人偿命是个交代,宋朝表示接受道歉,认可蒙古的说法。宋朝廷不追究,国内的怒火逐渐消退。赵盏的威望极高,百姓坚信官家有官家的道理。打或不打,都没有错。官家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可仇恨的种子种下了,早晚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赵盏行事谨慎,没有把握不轻言用兵,能不赌绝对不赌。他能忍耐,必要做好万全准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蒙古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结局,时间对大宋有利。在新火器研发和骑兵新战术训练的同时,大宋不能什么都不做。乌兰察布丧失作用,想通过两国公开贸易削弱蒙古人的计划不能继续,那就采取走私的方式。走私不是为了金银,大宋不差那点金银。走私是要保证蒙古人有酒喝,保证蒙古人没法戒断了酒瘾。军人喜饮酒,饮烈酒。蒙古骑兵中没有不喝酒的将士,个个都有很大酒瘾。莫说蒙古军中,举国上下没几人不饮酒,到了不分男女老少的程度。随着走私贸易的持续,蒙古没有充足的金银买酒,才提出了用花剌子模女子作为交换。如果乔赊不答应,这条走私路线就断了,怎么确保蒙古人有酒喝?等到全面开战时,很多蒙古将士没了酒瘾,对大宋不是好事。索性,给他们更多烈酒。非但不让他们戒掉酒瘾,还要让他们的酒瘾越来越严重。
在东北路下第一场雪时,乔赊的马队抵达了斡难河。按照约定,因天气寒冷,今年他的马队不再来了。上次带来的烈酒能让蒙古人渡过冬天,仍要节约饮用。乔赊能多来一次,蒙古人喜出望外。他带来的酒足够蒙古人每天醉醺醺,放开了喝。没有新的情报,铁木哥也不说什么。能运来这么多烈酒,是大功一件。为此,蒙古人多给了乔赊两千名花剌子模女子作为赏赐。三万多花剌子模女子冒着寒冷跃过边境。宋军拦不住。拦不住没毛病,宋军不可能调大军来拦截几万柔弱女子。蒙古人对乔赊的做法毫不怀疑。进入东北路,又有三千多女子找不着了。这一定会发生,乔赊不浪费时间寻找。大宋舰队将这些花剌子模女子运到了泉州,都安排到工坊。
那些逃走的花剌子模女子整日战战兢兢,不敢进城市。饿的受不了,就去城外的福田局喝粥借宿,或者乞讨些剩饭剩菜。她们用内衫包住了脸面,比划不说话。有人看出问题,都不说什么。毕竟东北路粮米充盈,不差谁一口饭,何苦断人生路?为了生存,有的花剌子模嫁给了当地单身百姓,偷偷过日子。东北路很多村庄都有外国媳妇,少的几人,多的几十人。官府不专门检查,村民都不提。碰见官差下来办事,就藏在地窖。花剌子模冬天也很寒冷,她们到了蒙古,蒙古北边更加寒冷,常常下大雪。东北路虽冷,气候不似蒙古那般恶劣,她们都能适应。这里物产丰富,什么都不缺。有的女子干脆躲到深山,搭了小屋,打猎砍柴。艰苦了些,能活下去。
五十万花剌子模女子,乔赊带回了十中之一。这年冬天,蒙古没有遭受雪灾。蒙古人放开烈酒的限制,举国上下尽情狂欢。战马牛羊数量恢复,蒙古摆脱了饥荒的困扰。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铁木真在筹备西征。他本意打算进行一次民族迁徙,往西迁徙,离宋朝尽量远些。他的想法是对的。蒙古人走远点,能让宋朝放松戒备,赵盏未必会发兵打他。以蒙古的实力,和宋朝发生全面战争,根本占不着便宜。怎奈他难以说服下面的部落首领。西征可以,凭什么要求牧民一起离开?宋朝有什么可怕?乌兰察布那样的大事,宋朝都不敢动兵。听闻宋朝皇帝不习武艺,他没有那个胆子。有这样的君王,军队能强到哪里去?
蒙古人是马上民族,靠武力征服。宋朝富有,金银遍地,这么一块肥肉在嘴边不去吃,让人笑话。自古,蒙古人缺少什么就去南边抢,做贸易都是多余。蒙古人也很骄傲。自铁木真崛起,蒙古攻打金国,胜多败少,劫掠了数不尽的财富。灭西辽,突袭花剌子模,对战罗斯,击穿了阿尤布王朝,抵达了西边大海。蒙古铁蹄踏遍了目之所及,除宋朝之外几乎所有的土地,为什么不敢与宋朝决一胜负?蒙古人的勇气能打败所有对手,蒙古勇士能以一敌百,宋朝算什么?蒙古人实在是自大了些。蒙古与宋朝没有发生过面对面的冲突,他们对宋军实力不了解,才如此不知天高地厚。铁木真必定不是软弱的可汗。他最大的担忧就是:可能宋军比他想象的更强大。蒙古人没与宋朝正面交战,倒是与金国激战数次。金国军力强悍,令蒙古吃过大亏。宋朝能迅速灭金,怎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早前,蒙古人并未将宋朝当做敌人。随着对外战争取胜获利,随着见识到宋朝的富有,他们开始眼红。他们以为宋朝如同一个孩子举着宝石招摇过市,哪有不被抢夺的道理?实际上,宋朝是个全副武装的战将,带着一车宝石,你敢碰我?铁木真有此担忧。大多数蒙古人却认为宋朝不堪一击。乌兰察布大屠杀完全是蒙古人的错,道歉不过是敷衍。杀了九百多人,说是杀人偿命,真正的理由是他们违背了军令。蒙古人自上至下不觉得惭愧,竟将宋朝的忍耐当成了软弱。蒙古部落集体给铁木真施压,要求发动对宋全面战争。这世上最可笑的就是贼喊捉贼。铁木真想要得到更多宋军的情报,可蒙古间谍太无能。这么些年,宋灭金的过程他都没掌握详细。但凡蒙古间谍稍稍争气些,他都不至于收买乔赊这样的走私商人。知己不知彼,对战争不利。而铁木真面对下面的战争狂热,无能为力。蒙古人想要更好的生活,除了战争劫掠,还有什么办法?不能让蒙古人过上好日子,他这个可汗位置能坐稳吗?劫掠那些小国可以,偏偏盯上了宋朝。铁木真要带领蒙古人西征,就是要躲开宋朝,能不惹则不惹。蒙古人倒好,还要主动凑过去打人家。蒙古各个部落达成了基本共识:西征可以,先打宋朝。乌兰察布屠杀成了一个重要标志。宋朝能忍耐,蒙古不干了。蒙古人觉得软弱的宋朝好欺负。蒙古骑兵定能轻易击败宋军,劫掠了宋朝的丝绸瓷器茶叶,还有烈酒。
赵晴很不高兴,去问铁木真。铁木真本意不想与宋朝开战,但他拗不过蒙古民意。他只能安抚赵晴,说发动战争要召开忽里台大会,要获得长生天的指引。还没最终决定,她无需烦忧。赵晴说不动铁木真,写信要通知赵盏。信传不出去。她再去找铁木真,铁木真推辞不见。赵晴没办法,与察合台带着儿子离开斡难河,去西边居住。铁木真不阻拦,去西边最好,说不定能离战争远一些。到时斡难河召开忽里台大会,赵晴留在斡难河不合适。从乌兰察布屠杀发生后,到现在为止,战争狂热到了极点,铁木真压不住了。他不得不宣布在明年春夏,召开忽里台大会。南部边境难以突破,东北边境线很长,宋军无论如何不能保万无一失。几万花剌子模女子能过去,十几万骑兵就能过去。
局势不可能如赵盏希望的那样发展,常常有意外。不需要赵晴的信,镇江司间谍将蒙古国内的情况详尽的汇报给朝廷。蒙古人磨刀霍霍,任谁都看得出他们想干什么。蒙古人主动发动战争定要选在秋季,留给宋朝的时间充足也不充足。军器监武班从南京返回杭州。说是小毛病,就是解决不了。机关枪与普通火枪不同。它可以快速连发,但顶多发射三串,六十发子弹后就要卡壳。寿命为三千发子弹。有设计因素,也有材料因素。这样的武器显然不具备列装军队的条件。赵盏要求机关枪寿命在两万发子弹,且不能出现卡壳。在当时,这要求很高。军器所工匠信心满满,他们创造过奇迹,还有什么做不成?真做起来,发现不是一般的难。军器所资金充足,时间够了,九成九能实现。眼下朝廷急用,武班不敢保证秋天之前完成任务。赵盏不催促。可赵盏特地将武班召来京城询问,不就是急坏了吗?武班怎看不出来。成与不成,军器所都要争分夺秒。全部工匠增加工作量,日夜不停研发试验。
机关枪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能挡得住蒙古骑兵。东北路的边境线实在太长,沿着边境线部署,防线薄弱,挡不住蒙古骑兵冲锋。蒙古骑兵一旦到来,难免有骑兵成功突破。到了境内,四处破坏劫掠,损失太大。或者说,在没有机关枪的情况下,蒙古人不计后果,东北路遭受严重破坏不可避免。蒙古人会不计后果吗?蒙古人口一百万,他们承受得起十几万骑兵的伤亡吗?必定承受不起。蒙古人之所以想打,是因为他们觉得宋朝软弱可欺,觉得宋军羸弱,护不住那巨大的财富。无知者无畏。要让蒙古人知道,与宋军作战最好的结果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他们就不敢随便动手了。殿前军十万人调往东北路,统帅殿前司都虞侯郭杲。东北路三十几万军队总帅辛弃疾。宋朝高调宣传,十万人从南京城陆路奔向东北。这是大规模军事调动,不是秘密。
此外,东北路对各村镇的壮年男子进行基础军事训练。教他们射箭,用长枪和盾牌。大宋军队换装火器,军械库中有大量闲置的冷兵器。都是状况极好的武器,随随便便装备了二十万民兵。蒙古骑兵若分散劫掠,村镇都有自保的能力。村镇建立烽火台,有了战事燃起狼烟,周围村镇就会赶来增援。朝廷出资,利用砖石搭配钢铁建造避难所,存储财物和粮食。当蒙古骑兵到来,女子老人孩子就能进避难所避难。常平仓放出巨量粮米,压低粮价。东北路转运使司下公告,鼓励百姓存粮。常平仓扩建,从各省各路调拨粮食补充。大宋财力雄厚,人口众多,军事和民用设施的建设都在春耕后完成。这些动作都公开进行,毫不隐瞒。蒙古间谍终于逮到了立功的机会。镇江司不阻拦,任由他们顺利将消息传回去。此举就是要让蒙古知道,那点心思瞒不住大宋。蒙古骑兵无法突破幽云,定要选择东北路进攻。东北路三十几万精兵,二十万武装民兵。财物都集中储存,你们抢不走。最坏的结果是东北路粮食产量锐减。纵然绝收,大宋的粮食也能养活起这一千万人。
喜欢回到南宋做皇帝()回到南宋做皇帝。